科普动态
风蚀敦煌
沙漠探险
雷电互动
沙尘暴
泥石流
内陆河
穿越青藏
漫游青藏高原 青藏铁路沿线 冻土工程博览
极限火车
慕士塔格
普氏原羚
普氏原羚简介 普氏原羚现状和分布区域 普氏原羚种群数量 普氏原羚栖息地概况 普氏原羚繁殖状况 普氏原羚活动区域致危因素 普氏原羚保护工作
青藏高原
独特的高原自然环境 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 高原上的世界之最 高原生物多样化 多样的自然景观 高原城市交通与旅游 高原的环境保护 高原的科学考察活动 高原的工程建设
冰雪
雪花 吹雪 积雪 雪崩 冰雪之恋 冰川 冰川的诱惑 中国最美的冰川 冰川和冰川学的基本知识 冰川学的成长 野外考察 冰雪视频
冻土
冻土 永久冻土 多年冻土 冰缘 由世界看我国的冻土 决定我国冻土形成的因素 我国多年冻土的主要特征 冻土季节冻结和融化的影响因素 我国冻土类型及分布 多年冻土地区的融区及地下水 多年冻土的由来及历史演变 冻土区开发与自然生态环境变化 图片分类
沙漠
沙漠与人 走进沙漠 沙漠与动物 沙漠与植物 沙漠奇观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中国最美的六大沙漠 世界十大迷人沙漠 沙漠视频
雷电
图片视频 青藏铁路沿线典型地段雷暴 闪电现象 激光引雷 人工引雷的过程 防雷 雷电的分类 雷暴及其起电 人工引雷的应用 负地闪放电过程 闪电始发条件与人工引雷 人工引雷的特征 雷霆防雷网专区
南北极
南极 北极 无人区的动物 南极之光 到欧洲最高峰考察 三登珠穆朗玛峰 走进北极圈 希夏邦马峰初探 天山情怀 青藏高原的诱惑 安第斯山纪行
中国白
中国积雪的分布特点 雪的基本特性 积雪的功能特性及其影响 诗意般的积雪景观 冰川及其景观 中国典型冰川景观欣赏 中国冰川之最 中国冰川景观欣赏 冰雪灾的特点及其减灾防灾?
生态
生态风险 绿洲农业 生态环境 生态农业 生态气候 生态修复
大气
大气 大气污染的知识 大气的科学知识 气象科普小知识 大气视频资料
水资源
水资源 地球生命之液 地球与水资源 探索地球水的奥秘 地下水资源 水忧患 人类生存与水资源危机 生命的资源水
自然灾害
一本没有写出来的书 上穷碧落下黄泉 稳定并非就是一切 心系长江,魂归黄河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百家论坛
防灾减灾
沙米
沙米 沙米形态特征 沙米生活习性 沙米的地理分布 沙米的价值
互动交流
科学问答 科普共建 精彩视频

中国积雪分布

发布人:xiaofen   发布时间:2024-02-27   作者:沈永平,王国亚,张伟,吴锦奎   资料来源:北京出版集团

     中国虽然并非多雪的国家,但是积雪地理分布可谓相当广泛。有积雪现象出现的地区面积达900×104 km2,南界位于24°-25°N一带,大致沿保山、昆明、柳州、连平、梅县、龙岩和福州一线,比北半球其它地区积雪南界纬度偏低。年平均积雪日数20天等值线把我国分成东南和西北两大部分,仅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例外。年平均积雪日数≥30天的地区占全国面积的56%,由东北和西部两大部分组成。无积雪出现的地区面积仅55×104 km2,包括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省区的南部,以及台湾省、海南省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1708997220523.png

年内全国稳定积雪图(据车涛等)


        在西部山地现代冰川作用区永久积雪呈散点状分布,面积大约为5×104 km2,成为现代冰川赖以生存的物质补给。稳定积雪面积420×104 km2,包括:(1) 青藏高原地区(含帕米尔、喀喇昆仑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及甘南、川西、滇东北部山地等,不含藏南谷地、藏北高原和柴达木盆地),面积230×104km2;(2) 东北和内蒙古地区,140×104 km2,积雪期最长的地区年积雪日数高达170天以上;(3) 北疆和天山地区,面积50×104 km2,北部阿尔泰地区年积雪日数也长达150~160 天。此外,秦岭、贺兰山、六盘山、五台山和峨眉山等地也有零星分布。三大稳定积雪区为季节积雪水资源的主要蕴藏地区,这里春季融雪径流形成春汛,径流量占河川年径流总量的15%~50%以上,关系着农业命脉的春季灌溉用水高度依赖积雪融水。这里也是我国三大主要牧区,冬季积雪深度对牲畜饮水和放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制约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气候灾害—大雪灾害也主要发生在这里,异常大雪或特大暴风雪往往造成牲畜的大量死亡和交通运输的中断。我国不稳定积雪区面积最 大,达480×104 km2。年周期性不稳定积雪区主要分布在辽河流域至秦岭、大别山之间的广大地区。该区积雪与冬小麦越冬及冬春土壤墒情关系密切,欠雪酿成的冬春干旱对农业发展构成威胁。非年周期性不稳定积雪区为秦岭、大别山以南的积雪区,以及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等。积雪由强大的寒潮南下形成,伴随着积雪而来的是连续几天的低温,严重霜冻和土壤冻结,对冬春作物造成冻害,有时甚至引起牲畜的死亡。


1708997757747.png

年内全国积雪日数图(据车涛等)


        对于中国西部高山地区、青藏高原地区和荒漠地区来说,中国西部冬季积雪鼎盛时期平均积雪深度分布图表明,既使是被誉为雪域的青藏高原在冬季积雪鼎盛时期积雪最大覆盖度不足79%,平均积雪深度只有15.0 cm。积雪空间分布依然是很不均匀,仅四周边缘山地多雪,高原的东侧和西侧为两个显著多雪区,面积占高原 35.5%。前者以念青唐古拉山和唐古拉山东段为中心,这里是长江的发源地;后者以帕米尔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西段为中心,雪深达30~50 cm。相反,广大腹地积雪贫乏,雪层很薄,分布不连续,持续时间不长,藏北高原雪深不足10 cm,藏南谷地和柴达木盆地很少有积雪出现。

        在西北干旱区(105°N以西,青藏高原以北),积雪呈北多南少,西多东少,山地多盆地少的分布特征,山地积雪丰富与盆地积雪贫乏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积雪最丰富的山区是阿尔泰山,冬季积雪鼎盛时期平均雪深达50~60 cm;其次为天山、帕米尔和喀喇昆仑山,雪深在40至50 cm之间;再次为昆仑山,雪深20~30 cm;最后是祁连山,雪深仅10~20 cm。积雪空间分布的另一个特点是,积雪丰富的地区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六大山系。额尔齐斯河流域、伊犁河流域及以天山北麓乌苏—木垒一带积雪相当丰富,雪深达20~50 cm。积雪最贫乏的地区为塔里木盆地,尤其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和罗布泊,除特大雪年外,经常是连续数冬无雪;额济纳旗和河西走廊也仅有 0~5 cm的积雪;准噶尔盆地积雪也相当少,克拉玛依—和布克赛尔一带雪深仅5~10 cm。


1708997950141.png

祁连山张掖肃南县康东草原的冬季雪景(沈永平 摄)


        我国积雪空间分布特征反映出积雪三种明显的区域分异倾向。第一是温度分异,导致积雪分布呈现出地带性规律,积雪的分区与气候带相当吻合。稳定积雪区与北温带和中温带范围大致相同,年周期性不稳定积雪区与南温带相符,非年周期性不稳定积雪区与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一致,无积雪区属南亚热带和热带范围。在东北和新疆稳定积雪区,年积雪日数及其在各月的分配与冬季月平均气温关系密切;第二是高度分异,由于山地地形对降雪量的巨大影响,积雪的垂直地带性分异极为显著,形成高山地区多雪与平原低地少雪两极分化的分布形势;三是湿度分异,我国冬季水汽输送基本上是随天气系统自西向东和自西南向东北。迎着水汽输送方向的地区积雪丰富,如藏东南山区、额尔济斯河流域、伊犁河谷地等;对水汽造成封闭条件的盆地积雪最贫乏,如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河西走廊、藏南谷地,甚至藏北高原等。北方干燥地区积雪很少,南方湿润地区暂时雪盖深度颇为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