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动态
风蚀敦煌
沙漠探险
雷电互动
沙尘暴
泥石流
内陆河
穿越青藏
漫游青藏高原 青藏铁路沿线 冻土工程博览
极限火车
慕士塔格
普氏原羚
普氏原羚简介 普氏原羚现状和分布区域 普氏原羚种群数量 普氏原羚栖息地概况 普氏原羚繁殖状况 普氏原羚活动区域致危因素 普氏原羚保护工作
青藏高原
独特的高原自然环境 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 高原上的世界之最 高原生物多样化 多样的自然景观 高原城市交通与旅游 高原的环境保护 高原的科学考察活动 高原的工程建设
冰雪
雪花 吹雪 积雪 雪崩 冰雪之恋 冰川 冰川的诱惑 中国最美的冰川 冰川和冰川学的基本知识 冰川学的成长 野外考察 冰雪视频
冻土
冻土 永久冻土 多年冻土 冰缘 由世界看我国的冻土 决定我国冻土形成的因素 我国多年冻土的主要特征 冻土季节冻结和融化的影响因素 我国冻土类型及分布 多年冻土地区的融区及地下水 多年冻土的由来及历史演变 冻土区开发与自然生态环境变化 图片分类
沙漠
沙漠与人 走进沙漠 沙漠与动物 沙漠与植物 沙漠奇观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中国最美的六大沙漠 世界十大迷人沙漠 沙漠视频
雷电
图片视频 青藏铁路沿线典型地段雷暴 闪电现象 激光引雷 人工引雷的过程 防雷 雷电的分类 雷暴及其起电 人工引雷的应用 负地闪放电过程 闪电始发条件与人工引雷 人工引雷的特征 雷霆防雷网专区
南北极
南极 北极 无人区的动物 南极之光 到欧洲最高峰考察 三登珠穆朗玛峰 走进北极圈 希夏邦马峰初探 天山情怀 青藏高原的诱惑 安第斯山纪行
中国白
中国积雪的分布特点 雪的基本特性 积雪的功能特性及其影响 诗意般的积雪景观 冰川及其景观 中国典型冰川景观欣赏 中国冰川之最 中国冰川景观欣赏 冰雪灾的特点及其减灾防灾?
生态
生态风险 绿洲农业 生态环境 生态农业 生态气候 生态修复
大气
大气 大气污染的知识 大气的科学知识 气象科普小知识 大气视频资料
水资源
水资源 地球生命之液 地球与水资源 探索地球水的奥秘 地下水资源 水忧患 人类生存与水资源危机 生命的资源水
自然灾害
一本没有写出来的书 上穷碧落下黄泉 稳定并非就是一切 心系长江,魂归黄河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百家论坛
防灾减灾
沙米
沙米 沙米形态特征 沙米生活习性 沙米的地理分布 沙米的价值
互动交流
科学问答 科普共建 精彩视频

中国农业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19-06-11   作者:   资料来源:

      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口的急剧增加,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压力进一步增大,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直接消费增加。人口的急剧增长直接增加了对农产品的需求。据测算,到2000年和2010年,我国人口将分别达到12.94亿和13.94亿,如果人均农产品的需求量保持在1994年的水平不变,全社会对粮食的需求量就要分别达到48780万吨和51580万吨,也就是说社会对粮食的需求量比1994年将分别增长3428万吨和7128万吨。

      (2)间接消费增加。随着人民经济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和膳食结构会发生显著变化。如果到2000年我国居民对食品的需求达到1993年城镇居民最高收入户那样的消费水平,人均间接消费粮食就要比1993年增加38千克。为此,全社会间接消费总量将增加4917万吨。与此相反,人们直接消费的粮食量将逐年下降,按年均下降1%计算,2000年全国将减少1553万吨。这样,到本世纪末我国对粮食的需求总量将达到51240万吨。

       (1)全球粮食减少。

      所以,我国的粮食生产必须引起全世界的重视,遵循立足于自给,适当进口调剂种类的原则,力争到本世纪末实现新增粮食500亿千克,以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

      但我国目前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仍存在很多问题,这与上面我们所述的粮食需求压力是不相适应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土地特别是耕地资源不断减少。我国是一个资源约束极为强烈的国家,土地尤其是耕地资源高度短缺。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2亩,同世界各国相比,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及世界人均耕地的32%、美国的10%、法国的28.5%、加拿大的4.8%、澳大利亚的3%。今后15年,我国的耕地还要继续减少。耕地不断减少将把我国粮食生产推到越来越狭窄的空间中,这给农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2)耕地质量退化。耕地质量退化是影响粮食产出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调查,我国水土流失面积492万平方千米,其中水蚀面积178万平方千米,年损失粮食18亿千克一33亿千克;全国沙化土地153万平方千米,沙害农田达6000万亩,损失粮食25亿千克,全国盐碱地1.4亿亩,损失粮食15亿千克。资料表明,我国21%的耕地缺少有机质,51.5%缺磷,24%缺钾,14%磷钾俱缺,土壤有机质小于0.6%的农田达11%;在微量元素方面,钾、锰缺乏的耕地面积已占70%左右。此外,我国工业化快速发展引发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灌溉水污染、酸雨等已开始对粮食产量增长构成威胁。

      (3)农业剩余劳动力过多。农业很难实现规模经营,直接影响农产品商品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据国外经验,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传统生产部门的剩余劳动力转移任务已基本完成,社会劳动力供给开始出现短缺。然而,我国情况与此完全相反。今后,我国经济将步人工业化中期阶段,但农业部门劳动力仍将大量剩余,农业经营规模不但不能扩大而且还将继续萎缩。其后果,一是严重抑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农业生产者的收入增长缓慢甚至下降,劳动者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相应降低;二是阻止农产品商品量增长。

       (4)农产品生产成本不断上升,收益持续下降,农业的比较优势弱。据资料分析,从1987年~1992年,我国棉花、粮食、油料和糖料(甘蔗)四大宗产品的每亩物质生产成本分别上升了2.05、2.61、2.13和4.33倍,而同期亩产量仅分别增长51.3%、37.396、29,296和44.4%。由于成本上升,农产品价格节节上涨。据统计,1978年一1992年,我国主要农产晶收购价格上涨速度都大大快于国际市场,上涨幅度均超过1倍以上,最高达到10倍。这就使国内市场的几种主要农产晶价格与国际市场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小,农业的收益急剧下降,农业比较优势减弱。

       (5)粮食生产的外部环境弱化。

       (6)资源及生产技术的制约。我国人多地少是显而易见的基本国情,小规模家庭经营格局有继续长期存在的客观基础,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各种技术手段的运用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7)粮食供给的结构矛盾。根据一般的划分,我国的余粮区,主要有东北、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旃3个地区;西北为粮食自给区,而东南沿海、华南、西南、华北则为缺粮区。随着经济的发展,余粮省已由50年代的21个减少到目前的8个。粮食产量减少的省份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1994年12个沿海地区有9个粮食减产,占全国粮食减产总量的60%。由于沿诲地区是我国水稻种植的重要地区,减产的直接后果就是市场大米供应量减少,从而又形成了品质结构的不平衡。

      以上几方面是对我国将来缺粮的可能原因的分析。其中耕地资源的不断减少,使我国传统的单纯以增加产粮面积来增粮的粮食政策受到了冲击,粮食的明天哪里去? 除了提高单位产量外,还有什么办法呢? 西部荒漠地区的绿洲给我们作出了回答。

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