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大地是松树的“王国”,全世界共有230余种松树,我国就有113种。中国人把松当作顽强不屈的化身,看成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孔子曾说: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陈毅元帅曾写下“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的著名诗句。
不讲东北的红松、西北的油松、江南的马尾松、海南岛的南亚松,也不谈黄山松的著名、金钱松的珍贵、华山松的苍翠挺拔、云南松的端庄秀丽,仅仅一个植根于浩瀚沙海的樟子松就会让你觉得笔墨不够用。
樟子松,喜光,耐旱,适应性强,能在沙地、石砾沙地和固定、半固定沙丘上生长,被列为二级保护树种。
胡伦贝尔沙地的海拉尔西山和红花尔基一带是樟子松的故乡。在沙丘的阴坡,它们根连根,枝压枝,形成
一条条块状的天然沙地松林;在阳坡它们与白桦为伴,组成一片片混交林。树冠广卵形,树干高15米~25米,胸径可达80厘米,日经风吹沙打,灰褐色的树皮上已是伤痕累累,瘢迹重重,常呈鳞片状脱落。有时树脂从裂隙中渗出,凝成块状。叶两针一束,卷在灰黄色的膜质鞘内,坚硬而微曲。球果长卵形,直径2厘米~3厘米,成熟时撒出芝麻粒般的种子,长不过5毫米,却带着长1厘米以上的翅膀,随风四处飘散。
樟子松独特的繁殖更新能力让人惊叹,只要有一株母树,不出几年工夫,周围便是一片小松苗。它不嫌弃土壤的瘠薄,在寸草难生的沙海扎根;它不畏严寒,顶风冒雪,零下四五十度依然郁郁葱葱;它不怕风沙,任凭风刨出它的根,任凭沙埋住它的枝,仍是满身苍绿,傲然挺立。
因为具备这许多优点,科学工作者把樟子松选为防沙治沙的优良树种。1955年就在科尔沁沙地进行子大面积栽种实验,取得了丰富的经验。继尔在毛乌素沙地的榆林、伊盟,腾格里沙漠南缘的沙坡头,甘肃河西走廊沙地的临泽、民勤,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精河等地建立起了人工沙地樟子松林。红花尔基已成为樟子松母树基地。如今在这些地方已是碧波连天,松涛撼耳。
樟子松材质良好,可供建筑、家具等用;树干可割树脂,提取松香和松节油;枝节、果实、花粉均可入药,松节、松果能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松花粉味甘性温,安神补虚。
在樟子松的栖息地,夏夜里万籁俱寂,只有风涌动起阵阵松涛。像沙鼠轻盈的脚步,如战马奔腾的震撼,像小溪在低吟,似大海在歌唱。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伴着沙乡人进入梦乡。冬日里阳光灿烂,一夜的大雪已给百里松林披上银装。洁白的雪藏着碧绿的松,碧绿的松压着金黄的沙,既有北国的壮美,也不失南国的秀丽,层次分明而浓淡相宜,犹如一幅天造地就的水彩风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