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丹也是风蚀地貌中的一种形态,但又与风蚀城堡、风蚀蘑菇、石窝等有所不同。它是发育在距今约
200万年前形成的河湖相土状堆积物中的一种风蚀地貌形态,以罗布泊洼地西北部的古楼兰附近最为典型。罗布泊洼地西北部及甘肃西部疏勒河下游,风蚀雅丹地貌分布广泛,面积约有2600平方千米,仅次于柴达盆地西北部,是我国第二个面积最大的风蚀地貌分布区。
“雅丹”,是维吾尔语,原意是指“具有陡壁的小丘”。现用来泛指风蚀垅脊、土墩和风蚀沟槽及洼地地貌组合。在干燥地区的湖积平原上,因湖水干涸,湖底泥质沉积物干缩而产生龟裂,加上盛行风和流水沿裂隙不断地吹蚀和冲刷,裂隙逐渐扩大,于是就形成了一系列平行并且相间排列的垅脊和沟槽。垅脊高约半米到数米,沟宽1米~2米,长数十至数十米,顺盛行风方向伸展,沟槽常被沙粒充填。组成土墩的物质全为粉砂和砂质粘土互层,砂质粘土往往构成土墩顶面,顶面向下风方向作1~2度的倾斜。四周由几种坡向的坡面组成,坡度通常是上陡下缓。这种支离破碎的地形,称为“雅丹”地形或“雅丹”地貌,又称“风蚀垅槽”。
另外,在罗布泊盐碱地北部的东西两侧,分布着一种类似雅丹的地貌。在其粘土构成的垅脊和土墩的顶面是石膏和盐结块,因其弯曲而长,形状似龙,所以叫做“白龙堆”。关于白龙堆,我国古书上早有记述。《汉书-地理志》中就有“白龙堆,乏水草,沙形如卧龙”的记载。《周书》西域传中更对白龙堆的分布位置作了叙述:“鄯善,古楼兰所治,城方一里,地多沙卤,少水草,北即白龙堆,西北有流沙数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