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库盐水沟的红色砂岩构成的峭壁上,在阿尔泰山青格里附近的低山带、艾比湖北部的玛立山以及吐鲁番盆地西北部一些石质丘陵的迎风坡面上,有无数干洞万孔、遍体鳞伤的巨大的岩石在风中哀号,哭叫,却无人去理。这些岩石似乎得罪了上帝,于是上帝就把它们罚站在干旱多风的沙漠和戈壁上,让风拿着鞭子和磨石日日磨打着它们。这些被惩罚的岩石叫石窝,是风蚀地貌家族中的又一成员。
与丹霞地貌和“魔鬼城”、“五彩城”相反,从远处看,石窝极为丑陋,像个蜂窝。近处看,它也相貌不佳。孔洞最深的有1米多,最浅的也有10多厘米。洞的形状极不规则,有圆有扁,也有其他形状。洞与洞之间有壁相隔,隔壁没有棱角,十分光滑,像被什么打磨过似的。大洞套小洞,洞洞相连,洞中有洞,有的洞甚至穿透了岩石。仿佛风在磨打这些岩石之中找到了什么乐趣,把这里当成它游玩的好地方。但无论如何,石窝们都永远忠诚于上帝,接受着惩罚,所以它们都把自己的脸朝向一个方向,等待着风的如期来临。
风有两种非凡的能力,那就是风的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陡峭的岩壁受到这两种作用,于是在岩壁上形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小凹坑,其直径大多20厘米左右,深达10厘米~15厘米,有时群集,有时分散,使岩石表面具有蜂窝状的外貌。在沙漠里,昼夜温差大,岩石受热时膨胀,遇冷时收缩,这种热胀冷缩过程频繁不断地反复进行,久而久之,岩石表面就逐渐变得疏松。若岩石组成的矿物复杂,这种作用就更为明显和剧烈,因为各种矿物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这时风沙流就乘虚而入,使岩石表面呈片状剥落,形成许多小坑。这些“伤痕”似的小坑的出现,并没有使风产生半点的怜悯之心,反而又为它进一步的磨打提供了可趁之机。风沙流中的砂粒不但进入小坑,而且在其中发生旋转,就像砂轮一样不断地打磨着小坑四壁,使小坑越来越大,最终在岩壁上形成了许多口小肚大的石窝。大的石窝高可及人,又称风蚀壁龛。
这些石壁在风中哀号着,日夜经受着风的折磨,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它们被上帝宽恕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