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很长时期,人们总是把“沙漠”和“荒漠”两个词混为一谈,在这里,“沙漠”的词义中不仅包含了“沙质荒漠”的意思,而且还被作为所有荒漠类型的通称。随着科学认识的提高,近些年来,地理学家们发现,“沙漠”和“荒漠”各自代表着都很重要但又有很大区别的自然现象。经过多年的分析和讨论,终于把它们正确地区分开来,并给出了各自的科学概念。
荒漠通常指由于降水稀少或者蒸发量大而引起的气候干燥、植被贫乏、环境荒凉的地区。其地面温度变化大,物理风化强烈,风力作用活跃,地表水则显得极端贫乏,大多数地方有盐碱土。在这样的自然环境里,植物的生长条件极差,只有少量的株矮、小叶或无叶、耐旱、耐盐及生长期短的植物才能存活。荒漠地面常是一片荒凉的景象,大部分分布在亚热带和温带无水外泄的地区。根据组成物质不同,荒漠可分为岩漠、砾漠、沙漠、泥漠、盐漠等多种类型。在高山上部和高纬度地带,由于气温低而植物贫乏,是荒漠的特殊类型,称作“寒漠”。总之,荒漠最明显的标志是地表植物生长缺乏,环境荒凉。
沙漠是指荒漠地区地表有大片沙丘覆盖的区域,是荒漠的多种类型之一,也是分布最多的一种荒漠类型。沙漠的最大特征是不仅环境荒凉,而且地表遍布着沙丘。
由于台湾女作家三毛在她的作品中极具情感的描写,不少人对“撒哈拉”很熟悉。“撒哈拉沙漠”也是地理知识中十分著名的名称,泛指包括整个非洲北部的广大干旱荒漠地区。其中,除分布有27块大沙漠外,还有山脉、岩漠、砾漠、泥漠等荒漠类型,并且在荒漠总面积中占有较大比例。可见,传统的“撒哈拉沙漠”,准确地讲,应该是撒哈拉荒漠。其实,在阿拉伯语里, “撒哈拉”的意思本来就是荒漠,而非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