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半球行星风系来看,我国在北纬30°以北为西风带,北纬30°以南为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但是,由于行星风系发生冬季偏南和夏季偏北的季节性位移,加上海陆热力差异和地形等多种因素作用,使盛行风向因季节不同在一年内发生显著的周期性变化。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和蒙古高压的影响,我国东北地区受西北气流控制,盛行西北风。形成冬半年持续低温、干冷多雪的气候特点,成为我国最寒冷的自然区。而此时,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则受寒冷的偏北和东北气流控制,盛行偏北和东北风。西北地区则盛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中心(冬季全球最大的高压中心)的干寒的西北大陆风,受青藏高原顶托分叉为西北风及东北风。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副热带海洋气团所控制,与印度热低压相配合,低空盛行西南、南和东南季风。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降水都集中在夏半年,形成雨热同季。东北地区夏季主要受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气团影响,盛行东风和东北风,空气潮湿,天空多云。西北地区离海遥运,湿润的海洋气流难以进入,形成干旱气候。但是在阿尔泰山、天山及帕米尔等高山区,高空西风输送来的水汽和自阿拉伯海来的湿润气流,形成较多的降水和降雪(《中国自然地理》编委会,1985;张家诚,林之光,1985;周琳等,1991)。青藏高原虽处中低纬度地带,深居内陆,但地势高亢,受高空西风环流控制,在对流层低层并受高原季风影响。冬季高原上大气层对同高度的自由大气是个冷源,形成青藏冷高压,盛行反气旋环流;夏季高原上大气转为热源,为青藏热低压控制,盛行气旋性环流,四周气流向高原辐合。高原季风与西南季风结合,在高原南部和东部边缘形成高山多雨带(高由禧,1979)。此外,许多山峰附近都有局部的山谷风环流存在,导致高山带积云降水。高山带降水远比谷地和山麓丰沛(施雅风等,1988)。我国西部许多高山成了干旱区和半干旱区中的“湿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