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太阳辐射年总量,总的是东部小西部大。由于强烈季风影响,东部季风区年总辐射的分布与西北干旱区及全球平均分布均有显著不同。由图1-2可见,在30°N出现最低值,在39°N以南地区均比全球同纬度地区平均值为小,约在40.2°N达最高值,往北随纬度增高而减小。西北干旱区受季风影响弱,年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趋势与全球平均值较一致,但比全球同纬度地区要高(《中国自然地理-总论》,1985)。在东北地区年总辐射量变化在4100~5400万焦耳/每平方米。大兴安岭北部最小,为100~4500万焦耳/每平方米;小兴安岭大部和三江平原北部,纬度较高,气候湿润,年总辐射量不足4500万焦耳/每平方米;长白山天池,虽纬度偏南,但云雾多,年总辐射量为4596 万焦耳/每平方米。在分布上,有自北向南、从东到西增大的趋势(周琳等,1991)。在西北高山区,年总辐射量在5400~5800万焦耳/每平方米。青藏高原由于其纬度低、海拔高、大气洁净,是全国总辐射最多的地区,在6700~9200 万焦耳/每平方米 (张家诚、林之光,1985)。据寇有观等(1982)资料,青藏高原年总辐射量为5400~8400万焦耳/每平方米,最高值出现在高原西南部。青藏年总辐射量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高度的影响大于纬度的影响。
年内月总辐射量最低值在12月份:大兴安岭北部在125 万焦耳/每平方米以下;阿尔泰山区不到170万焦耳/每平方米,南疆250~290 万焦耳/每平方米;青藏高原北部330~500 万焦耳/每平方米。最南部达590~630 万焦耳/每平方米。月总辐射最大值出现在6月份:大小兴安岭在540~590 万焦耳/每平方米以下;阿尔泰山670万焦耳/每平方米以下,天山区670~750万焦耳/每平方米;青藏高原西部达920 万焦耳/每平方米以上(《中国自然地理 . 总论》,1985;张家诚、林之光,1985;周琳等,1991;高国栋、陆渝蓉,1981)。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融化季节(4~9月),大部地区的辐射值在4200万焦耳/每平方米左右(寇有观等,1982),也就是说,要占到全年总辐射量的70%~80%。
我们知道,决定地表面能量收支及气温和地温变化的是辐射平衡,而后者不仅决定于太阳总辐射量,还与地面反射率和有效辐射有关。下一节专门来看看地表面的辐射一热量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