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动态
风蚀敦煌
沙漠探险
雷电互动
沙尘暴
泥石流
内陆河
穿越青藏
漫游青藏高原 青藏铁路沿线 冻土工程博览
极限火车
慕士塔格
普氏原羚
普氏原羚简介 普氏原羚现状和分布区域 普氏原羚种群数量 普氏原羚栖息地概况 普氏原羚繁殖状况 普氏原羚活动区域致危因素 普氏原羚保护工作
青藏高原
独特的高原自然环境 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 高原上的世界之最 高原生物多样化 多样的自然景观 高原城市交通与旅游 高原的环境保护 高原的科学考察活动 高原的工程建设
冰雪
雪花 吹雪 积雪 雪崩 冰雪之恋 冰川 冰川的诱惑 中国最美的冰川 冰川和冰川学的基本知识 冰川学的成长 野外考察 冰雪视频
冻土
冻土 永久冻土 多年冻土 冰缘 由世界看我国的冻土 决定我国冻土形成的因素 我国多年冻土的主要特征 冻土季节冻结和融化的影响因素 我国冻土类型及分布 多年冻土地区的融区及地下水 多年冻土的由来及历史演变 冻土区开发与自然生态环境变化 图片分类
沙漠
沙漠与人 走进沙漠 沙漠与动物 沙漠与植物 沙漠奇观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中国最美的六大沙漠 世界十大迷人沙漠 沙漠视频
雷电
图片视频 青藏铁路沿线典型地段雷暴 闪电现象 激光引雷 人工引雷的过程 防雷 雷电的分类 雷暴及其起电 人工引雷的应用 负地闪放电过程 闪电始发条件与人工引雷 人工引雷的特征 雷霆防雷网专区
南北极
南极 北极 无人区的动物 南极之光 到欧洲最高峰考察 三登珠穆朗玛峰 走进北极圈 希夏邦马峰初探 天山情怀 青藏高原的诱惑 安第斯山纪行
中国白
中国积雪的分布特点 雪的基本特性 积雪的功能特性及其影响 诗意般的积雪景观 冰川及其景观 中国典型冰川景观欣赏 中国冰川之最 中国冰川景观欣赏 冰雪灾的特点及其减灾防灾?
生态
生态风险 绿洲农业 生态环境 生态农业 生态气候 生态修复
大气
大气 大气污染的知识 大气的科学知识 气象科普小知识 大气视频资料
水资源
水资源 地球生命之液 地球与水资源 探索地球水的奥秘 地下水资源 水忧患 人类生存与水资源危机 生命的资源水
自然灾害
一本没有写出来的书 上穷碧落下黄泉 稳定并非就是一切 心系长江,魂归黄河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百家论坛
防灾减灾
沙米
沙米 沙米形态特征 沙米生活习性 沙米的地理分布 沙米的价值
互动交流
科学问答 科普共建 精彩视频

气温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19-08-15   作者:   资料来源:

     年平均气温反映了各地区地表辐射-热量平衡和大气环流的特点。在我国东半部,年平均气温由南海诸岛25℃到黑龙江省北部-5℃以下,自南向北随纬度升高而降低。在西半部,因为主要受地势的影响,青藏高原大部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新疆境内除天山和阿尔泰山区处,大部分地区在0℃以上(图13)。

      在现代气候条件下,年平均气温与多年冻土区(带)界限有一定的相关性。如在我国东北,多年冻土区南界与年平均气温0℃线相当;在西部高山、高原,多年冻土带下界大致与年平均气温-2~-3℃相当。年平均气温与冻土年平均温度(年变化深度、季节冻结和融化层底面)之间也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对此,本书有关冻土特征的章节中还要作专门论述。
       年平均气温的分布明显受到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的影响。邱国庆、程国栋(1995)曾对我国各主要多年冻土区及其附近的年平均气温(T)与纬度(x1)、经度(x2)及海拔(x3)的关系,用表1-4回归方程予以概略描述。
      由表1-4中式(1-5)至式(1-7)可见,在上述地区,年平均气温均有向北、向东及向高处降低的趋势。确切地说,在经度、海拔相同的情况下,年平均气温随纬度的增加而降低;在纬度、海拔相同时,年平均气温随经度的增加而降低;在相同的经度和纬度下,年平均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1-4  我国各地区年平均气温(T)和年降水量(P)与纬度(x1)、经度(x2)、
海拔高度(x3)的相关关系
类别
地区
站数
回归方程
xi(度)
相关系数
R
Xi对应的标准
回归系数B i
(℃)
 
东北部
120
T=59.499-0.8015 X1-0.1479 X2
  -0.005036 X3        (1-5)
0.9323
B1=-0.6661
B2=-0.1595
B3=-0.4429
新疆地区
55
T=67.3733-1.1583 X1-0.0594 X2
  -0.005164 X3        (1-6)
0.9389
B1=-0.7798
B2=-0.0617
B3=-0.7917
青藏高原
78
T=66.3032-0.9197 X1-0.1438 X2
  -0.005596 X3       (1-7)
0.9526
B1=-0.7674
B2=-0.1991
B3=-1.1159
(mm)
东北部
120
P=-1017.4003-36.1157 X1+
  25.63 X2-0.03966 X3  (1-8)
0.7364
B1=-0.7002
B2=-0.6449
B3=0.0815
新疆地区
55
P=-767.4394+28.2917 X1-
  4.9901 X2-0.104 X3   (1-9)
0.7154
B1=-0.6783
B2=-0.1021
B3=0.5678
青藏高原
78
P=-1869.4323-38.7323 X1+
  33.8612 X2-0.08869 X3 (1-10)
0.8332
B1=-0.6378
B2=-1.0051
B3=0.3855

  

     比较上述各式中对应于各因子xi的标准回归系数Bi值大小,可以看出:对于东北地区是|B1|>|B3|>|B2|,纬度是决定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的最显著因素,海拔第二,经度第三。对于新疆地区和青藏高原,均有|B3|>|B1|>|B2|,海拔是决定年平均气温的最显著因素,纬度第二,经度第三。
     从全国来看,据666个站的资料统计,得到表1-5中的(1-11)至(1-13)式。由式(1-11)可见,全国范围的年平均气温同样具有向北、向东和向高处降低的趋势,而决定年平均气温最显著的因素是纬度,其次是海拔高度,第三是经度。式(1-12)表明,冬季气温的分布趋势及各因素显著性次序,均与年平均气温相同。而全国夏季气温随纬度、经度及海拔高度的分布趋势同前,但最显著因素是海拔高度,第二是纬度,第三是经度(见1-13)式。

 

1-5  全国范围内气温()和年降水量(mm)与纬度(x1)、经度(x2)、
海拔高度(x3)的相关关系
类别
站数
回归方程
xi(度)
相关系数
R
Xi对应的标准
回归系数B i
年平均气温
666
T=52.5023-0.7108 X1-0.1219 X2
  -0.0042 X3           (1-11)
0.9792
B1=-0.7497
B2=-0.2064
B3=-0.6886
冬季平均气温
(12-2月)
666
T w=57.8026-1.2584 X1
  -0.1195 X2-0.0035 X3   (1-12)
0.9781
B1=-0.9025
B2=-0.1377
B3=-0.3892
夏季平均气温
(6-8月)
666
T s=45.9571-0.2224 X1
  -0.1079 X2-0.0048 X3   (1-13)
0.9653
B1=-0.3069
B2=-0.2390
B3=-0.0202
年降水量
666
P=1474.724-55.47 X1
  +12.326 X2-0.097 X3    (1-14)
0.8728
B1=-0.7750
   B2=0.2765
B3=-0.2096
冬季降水量
(12-2月)
666
P w=148.6501-5.4460 X1
  +1.0097 X2-0.0165 X3   (1-15)
0.7246
B1=-0.6031
   B2=0.1796
B3=-0.2823
夏季降水量
(6-8月)
666
P s=411.3320-20.7477 X1
  +6.6101 X2-0.0195 X3   (1-16)
0.7915
B1=-0.6957
   B2=0.3559
B3=-0.1008
              注:本表资料据赵林计算。

 

     从我国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图1-4和图1-5)上看出,1月平均气温分布受纬度影响明显,而7月平均气温分布受海拔高度影响更大些。1月份是全年最冷的月份(极少数滨海和岛屿地区除外),7月份多是各地最热的月份。这正是大陆性气候的特点。1月平均气温在大小兴安岭到-24℃~-30℃以下,黑龙江省、内蒙古的呼盟和锡盟地区、阿尔泰山和天山地区及藏北高原在-20℃以下。1月平均气温0℃线(即有名的秦淮线)为我国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并作为季节冻土区的南界(耿大定等,1978;张家诚等,1985)。实际上,在此线以南仍有短时冻土,其存在时间不足1个月。1月份20℃等温线在海南岛最南部通过,南沙群岛最南部达25~26℃。7月份平均气温,在大小兴安岭、阿尔泰山和天山及青藏高原都低于20℃,青藏高原内部最低,在10℃以下,全国其他地区都在20~28℃之间。
     冬季,由于极地冷气团和蒙古高压以及山地地形的影响,大兴安岭有冬季逆温层存在。如在大兴安岭北部的阿木尔地区,曾测得海拔650米的山坡上年平均气温为-3.4℃,而附近位于阿木尔河一级阶地上的阿木尔气象站(海550米),年平均气温为-4.7℃。由此逆温梯度约为-1.3℃/100米(顾钟炜等,1994)。可见,冬季逆温层影响到全年平均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分布。据汤懋苍等(1996)研究,在大兴安岭东坡逆温层高度在800米左右,逆温梯度为-0.6℃/100米。此外,在阿尔泰山、天山都有逆温层存在,大约在海拔高度600余米以上至2 000米以下的范围内(童伯良等,1989;邱国庆等,1981)。在蒙古国境内的阿尔泰山东坡,逆温层高度大致在2 200~2 400米,逆温梯度达到-1.4℃/100米(汤懋苍等,1996)。在西伯利亚南部山地,逆温层高度400~950米,有自北向南降低的趋势;逆温梯度为-0.6~-1.0℃/100米,有自北向南增大的趋势(Н.Н.Романовский,1985)。逆温层的存在使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低洼处冻土温度比高处低,厚度比高处大;使西部山地出现低处季节冻结深度反比高处大的情况。
    年平均气温较差随纬度增加而增大,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从南边的西沙(6.1℃)到最北边的漠河((49.0℃),年较差增大约43℃。大小兴岭都在40℃以上,黑龙江边的嘉荫站的年较差在全国为最大(49.2℃)。在西北,准噶尔和吐鲁番盆地年较差达40℃以上,但在阿尔泰山、天山随海拔增高而减小,在多年冻土带只20~24℃。在青藏高原,念青唐古拉山以南地区小于20℃,往北逐渐加大到28℃。气温日较差也是由南向北增大,由低处向高处减小。大小兴安岭14~15℃以上,青藏高原15~16℃以上,秦淮线以南减至10℃以下,华南沿海一般6~7℃,西沙只有3.8℃。
    与世界同纬度地区相比,我国年平均气温和1月平均气温要低。如1月平均气温,在东北北部比同纬度平均偏低14~18℃,黄河流域偏低10~14℃,长江以南偏低8℃左右,华南沿海也要偏低5℃左右。而我国年平均气温较差,除青藏高原外,则比世界同纬度平均值为大,年较差随纬度而增加的速率也是世界同纬最大的(张家诚等,1985)。
    张家诚等(1985)在气温年较差方面使用焦金斯基大陆度指标,以50为分界,并采用年、月平均日较差10℃为界作为划分大陆性、海洋性气候指标,将我国划为海洋性气候区(大陆度小于50,年平均日较差小于10℃)、大陆性气候区(大陆度高于50,年、月平均日较差大于10℃)和过渡性气候区(又有海洋性过渡气候区与大陆性过渡气候区之分)。据此,我国多年冻土区主要处于大陆性气候区,仅青藏高原东部部分地区划入大陆性过渡气候区(大陆度虽低于50,但年平均日较差仍大于10℃)。在山区,随海拔增加大陆度和年平均日较差减小,如天山北坡乌鲁木齐海拔654米,大陆度80.5,年平均日较差为11.2℃,而海拔2 160m的小渠子大陆度仅42.9,年平均日较差仅为9.9℃。山麓为大陆性气候,山上为海洋性气候了。
    日平均气温≤0℃的持续时间,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一般始于10月中、下旬,止于4月上、中旬,长达150~200天,其中漠河203.6天(周琳等,1991)。青藏高原是我国日平均气温≤0℃持续时间最长的地方,多在215天以上,许多地区到265天以上(张家诚等,1985)。日平均气温≤0℃出现的南界,在115°E以东是沿30°N线,在115°~103°E间是在35°N与30°N间通过,再往西由30°N向西南方向延伸至青藏高原东南部。而日最低气温≤0℃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都有出现,仅广东、广西沿海、台湾(东部一些高山山峰除外)、海南岛、云南最南部等地区除外。
    以上气温分布的特征,对我国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的发育和分布有着重要影响。例如,在我国东部,多年冻土区南界、季节冻土南界分别与年平均气温0℃线、1月平均气温0℃线大致相当;在纬度、海拔相同的条件下我国西部的年平均气温比东部的高,多年冻土分布下界的海拔高度在西部高山比东部山地要高,等等。在后面的章节里将要谈到这方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