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动态
风蚀敦煌
沙漠探险
雷电互动
沙尘暴
泥石流
内陆河
穿越青藏
漫游青藏高原 青藏铁路沿线 冻土工程博览
极限火车
慕士塔格
普氏原羚
普氏原羚简介 普氏原羚现状和分布区域 普氏原羚种群数量 普氏原羚栖息地概况 普氏原羚繁殖状况 普氏原羚活动区域致危因素 普氏原羚保护工作
青藏高原
独特的高原自然环境 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 高原上的世界之最 高原生物多样化 多样的自然景观 高原城市交通与旅游 高原的环境保护 高原的科学考察活动 高原的工程建设
冰雪
雪花 吹雪 积雪 雪崩 冰雪之恋 冰川 冰川的诱惑 中国最美的冰川 冰川和冰川学的基本知识 冰川学的成长 野外考察 冰雪视频
冻土
冻土 永久冻土 多年冻土 冰缘 由世界看我国的冻土 决定我国冻土形成的因素 我国多年冻土的主要特征 冻土季节冻结和融化的影响因素 我国冻土类型及分布 多年冻土地区的融区及地下水 多年冻土的由来及历史演变 冻土区开发与自然生态环境变化 图片分类
沙漠
沙漠与人 走进沙漠 沙漠与动物 沙漠与植物 沙漠奇观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中国最美的六大沙漠 世界十大迷人沙漠 沙漠视频
雷电
图片视频 青藏铁路沿线典型地段雷暴 闪电现象 激光引雷 人工引雷的过程 防雷 雷电的分类 雷暴及其起电 人工引雷的应用 负地闪放电过程 闪电始发条件与人工引雷 人工引雷的特征 雷霆防雷网专区
南北极
南极 北极 无人区的动物 南极之光 到欧洲最高峰考察 三登珠穆朗玛峰 走进北极圈 希夏邦马峰初探 天山情怀 青藏高原的诱惑 安第斯山纪行
中国白
中国积雪的分布特点 雪的基本特性 积雪的功能特性及其影响 诗意般的积雪景观 冰川及其景观 中国典型冰川景观欣赏 中国冰川之最 中国冰川景观欣赏 冰雪灾的特点及其减灾防灾?
生态
生态风险 绿洲农业 生态环境 生态农业 生态气候 生态修复
大气
大气 大气污染的知识 大气的科学知识 气象科普小知识 大气视频资料
水资源
水资源 地球生命之液 地球与水资源 探索地球水的奥秘 地下水资源 水忧患 人类生存与水资源危机 生命的资源水
自然灾害
一本没有写出来的书 上穷碧落下黄泉 稳定并非就是一切 心系长江,魂归黄河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百家论坛
防灾减灾
沙米
沙米 沙米形态特征 沙米生活习性 沙米的地理分布 沙米的价值
互动交流
科学问答 科普共建 精彩视频

地表沼泽化的影响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19-06-11   作者:   资料来源:

  地表沼泽化对土壤既可起保温作用,也可起冷却作用。这与地区雪盖厚度、沼泽化地段地面积水情况、苔藓和草被对地面的覆盖程度及其饱水状况等有很大关系。
   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沼泽化在我国多年冻土区主要起冷却作用,即降低地温和减小季节融化深度。如在大兴安岭北部大片多年冻土区,沼泽化地段(沟谷湿地)土层年平均温度最低(-2~-4℃),季节融化深度仅1m左右,而山坡上的年平均地温比沼泽化地段要高1.5~4.0℃,因而常发育不衔接冻土或季节冻土。季节冻结深度由2~3m至7~9m不等(见表3-4,3-5)。在岛状冻土区,沼泽化是冻土岛存在与否的决定性条件,就是青藏高原也不例外,如唐古拉山以南的岛状冻土区,沼泽湿地的年平均地温达-1.0~-1.2℃,季节融深仅1.0~1.5米,而到沼泽地边缘年平均地温就升至0~ -0.2℃,季节融深可到2米。很典型的是两道河地区,在面积不到2 平方公里的地段,因地表沼泽化程度及岩性差异,就发育有衔接的和不衔接的多年冻土及季节冻土(王家澄等,1982)。
     据中国科学院院长长春地理研究所的观测研究,夏季(白天)三江平原沼泽地的反射率为0.150.20,耕地为0.070.15;在大兴安岭北部天然沼泽地为0.18,而火烧过的沼泽地为0.15。夏季,白天沼泽表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大于有效辐射,辐射平衡为正值;夜间,沼泽表面因有效辐射而丧失热量,辐射平衡为负值。但从79月间沼泽表面热量平衡各分量的日间总量分配情况来看,70%80%的热量支出用于沼泽表面的蒸散过程。白天,沼泽由土表传入深层的热通量小于开垦后的耕地和火烧过的沼泽地段,夜间相反(刘兴土,1988;阎敏华,1994)。可见,夏季沼泽表面这些特征均导致由地表进入土层的热量减小。与此同时,潮湿、饱水的苔藓层和泥炭层的热容量大、导热度小、导温系数小、相变耗热大,均使沼泽地温低、融化深度小。而到冬季,苔藓、泥炭冻结后导热率增大,有利于沼泽地散热和冷却。此外,我国多年冻土区雪盖薄(一般小于0.20.3米),沼泽的冷却作用仍然是很强的。冬季逆温层存在又会进一步加强沼泽的冷却作用。
    但是,在雪盖厚度大的地区,雪的保温作用良好,可以使冬季地表在长时间内保持“零点幕”,饱水土几乎不冻结,因而沼泽化地段的地温要比疏干地段高(ЛСГарагуля,1985)。在俄罗斯境内近北极圈的伊加尔卡、活尔库塔等地,雪盖厚达0.81.0米,即见到上述情况(Πод ред В. А. Кудрявцева,1978)。在加拿大,多年冻土岛主要发育在泥炭地的干燥部位(程国栋,1979),看来与干燥部位雪盖较薄有关。R. J. E.  Rrown and  T.  L. Pewe(1973)的研究表明,只有在平均积雪厚度小于6575cm的地区,多年冻土才能下沉发育。在我国阿尔泰山中山带,积雪厚80250厘米,但在山间沼泽化洼地的泥炭且(丘高26米,面积约40米×30米)中有多年冻土岛发育(童伯良等,1986),估计也是与积雪受微地形影响不均匀分布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