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章我们知道,在我国,稳定积雪区包括东北和内蒙古北部、北疆和天山地区及青藏高原(藏北高原和柴达木盆地除外)。在稳定积雪区,雪盖对下伏地温的影响决定于降雪年内分配情况及积雪的厚度和密度等特征。在东北和内蒙古北部,冬季积雪主要起升高地温作用。经计算,厚10~20厘米的积雪可升高地面年平均温度1.4~3.4℃,同时减小地面年平均温度较差(气象的)2.8~6.8℃。在北疆和天山地区,稳定的冬季积雪也是以升温作用为主。在上述地区,雪盖的升温作用结果是加大季节融化深度和减小季节冻结深度与此同时,雪盖减小地面年平均温度较差,使季节融化和季节冻结深度都减小。这样,对于季节融化深度,一增大、一减小,二者相互抵消;季节冻结深度由于两个减小的叠加,而大大减小。因此,可以定性地认为,雪盖的升温作用对季节融化深度影响不大,而减小季节冻结深度的作用是明显的。因此,清除积雪必然使季节冻深增大很多。在阿尔泰山区(富蕴县境内,海拔2080 米)积雪厚1.7米处季节冻深仅0.5米;而清除积雪后冻深可达1.5米(童伯良等,1986)。
在青藏高原,积雪以春秋两季较多,冬季较少,积雪的厚度不大,雪盖的升温作用微弱。而夏季不稳定积雪的消融对地面起降温作用。全年总的效应如何尚缺系统观测。不过,据相关分析,季节融化层底面温度tξ与雪厚hs呈负相关(见第二章),即在目前的气温条件下(年平均气温及其较有效期),tξ随hs增厚而降低。当然,这里存在一个临界雪厚,超过此厚度后雪的保温作用将随雪厚增大而增强。由此可见,基本上可以认为高原上目前积雪状况总的起降温作用,使季节融深减小、季节冻深加大。而雪盖对地面温度较差仍起减小作用,以致季节融化和季节冻结深度都减小。综合作用结果是:雪盖明显减小季节融化深度,而对季节冻结深度影响不大。祁连山木里地区的观测表明,场地1、2、3、号场地未清雪。结果是,2号、3号场地的季节融化层底面年平均温度分别比1号场地要低1.2℃和1.1℃,而最大季节融化深度在2号、3号场地比1号场地分别小1.0米和0.9米。可见,在这里积雪和降温作用对季节融化层的影响是很显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