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十年来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打破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和平衡机制,是河西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主要原因。
农业人口增长过快,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环境压力加大。
近50年来人口年增长率为17.5‰,人口集中分布于绿洲地区,其中武威盆地是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2000年凉州区人口数量超过100万,是全省除兰州市属区外人口最多的城区,50年来人口年增长率为13.2‰。民勤县50年来,人口从20万增加到30万人,年均增长7.6‰,是流域内最低的。但是多年来民勤人口不断外流,实际上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低。相对而言,天祝、古浪两县的人口增长率较高,主要原因是民族政策及移民迁入等因素。1981年金昌单独设市以来,金川区人口的增长达到37.0‰,主要是机械增长,而永昌县仅为11.2‰。
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掠夺式开发,直接加快了生态退化的速度。
随着区域内人口的急剧增加,人们为了生存和生活而过度垦殖荒地、超载放牧、超伐林木、滥采中草药、超采地下水等掠夺式的生产活动,严重超过了区域内水土资源的承载能力,破坏了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功能,形成恶性循环。例如,滥挖甘草、锁阳、开荒种黑瓜籽使地表失去植被保护,直接导致了土地沙化;超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依赖于地下水存活绿洲过渡带荒漠植被枯死;超载过牧加速了荒漠草场的退化等。
未能建立起与水资源相适应的产业结构。
多年来在“以粮为纲”的指导思想下,河西地区兴修水利、垦荒种粮,特别是1980年代以来建设河西商品粮基地,大面积开垦荒地,进一步扩大了农业开发的规模。虽然这对提高粮食产出、解决全省的温饱问题起了重要作用。各种水利设施的修建虽然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但农业用水规模剧增,目前农业用水占各用水部门总量的85%以上。第二,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工业经济取得了较快增长,工业耗水总量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排放工业废水,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第三,人口的增长、生活条件的改善、人口的城市化发展,增加了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这无疑使原来的自然生态用水被挤占过多,生态结构失衡。
部分水利工程在维护绿洲生态系统方面存在着功能缺陷。
水利工程的建设虽然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但地下水的循环被破坏。因而,依靠地下水生存的植被普遍退化,造成大面积的防风固沙林、沙生植被等枯死。
流域水资源调度体制不健全、机制不顺畅。
现行水资源调度方式是区域管理,同时重行政手段,轻经济调控,加之部门之间职能交叉严重,致使监管不力。主要表现在对上下游用水、工农业用水、生产用水与生态用水不能进行合理配置;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缺乏统一调度和合理调配,现行水价政策与节水、治污、统一调配水资源的要求不相适应,使水资源紧缺与水资源浪费现象并存,滥采地下水现象得不到有效遏止。
石羊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