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的种类不少,地面上常见的可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水成冰,冬天封盖大地的冰,包括河水、湖冰、海冰以及地下冰,统统是由水直接冻结成的,所以称之为水成冰。这种冰为人们所熟悉,与人的关系密切,本章作专门介绍。第二种是雪,它在大气中降下堆积,也可刚做沉积冰。第三类是由积雪经过变质作用而成的冰川冰。
水,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化合,就成为一个水分子(H2O)。水分子中,氢原子重量占11.11%氧原子重量占88.89%。氢和氧的原子是按等腰三角形状态分布的,三角形的顶角等于104.31’,氧原子位于顶角上,而氢原子位于二个底角上。氧原子和氢原子之间的距离是0.96埃(埃等于10-7毫米)。
自然界中我们见到的水,都不是纯水。所谓“纯水”,指的是不含其它杂质的水。自然界中的水,具有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状态。气态的水叫水汽;固态的水称为冰,液态的水才是我们习惯称呼上的水。水的三种相态在自然条件下互相转化很容易,这使它成为地球表面影响最大的物质之一。有些生物随着季节更替而生死枯荣,天空随着水汽多少而变化万干,都和水的相态转化有关。
水的三种相态的存在条件可以用图表示。图中的0点是三个相态的出发点,称做三相点。三相点上,水、水汽和冰可以互相转化,共同存在。三相点的座标是温度0.0099℃;压力4.58毫米汞柱。图中三条实线把水相分成三个不同的区间,每条线代表二种相态彼此动态平衡和互相转化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同样是化学上称为H20的东西,为什么水汽是那样飘逸,水是那样漫流,而冰却似乎是凝止不动呢?这是由于水分子本身的特性决定的。气态的水中,水分子彼此分离,偶尔碰撞也随即分开,因此水汽弥散性很强,随着空气到处浸游。液态水就不同,大多数水分子都成双成对地聚合起来,连成一串,或抱成一团。这种由二个以上分子组成而不改变化学性质的分子团,叫做缩合分子。由二个水分子联合构成的,叫双水分子,化学式是(H2O)2 双水分子的稳定性比单水分子要大,而液态水中双水分子的成份占多数,所以液态水比较稳定,不象水汽那样弥漫于空间。由三个分子联合构成的叫三水分子,化学式为(H2O)3 ,三水分子比双水分子更稳定。
液态水在不同温度下单水分子、双水分子和三水分子的混合比例是不同的。右表是不同温度下各种水分子所占的百分比。水是一种特殊的液体。它在4℃时密度最大。温度在4℃以上,液态水遵守一般热胀冷缩规律。4℃以下,原来水中呈线形分布的缩合分子中,出现一种象冰晶结构一样的似冰缔合分子,叫做“假冰晶体”。因为冰的密度比水小,“假冰晶体”的存在,降低了水的密度,这就是为什么水在4℃时密度最大,低于4℃密度又要减小的秘密。
冰的晶格
到目前为止,已经能够在实验室里制造出好几种冰的晶体。但只有天然冰能在自然条下存在,其它都是高压冰,在自然界不易存在。天然冰中水分子的缔合是按六方晶系的规则排列起来的。图便是冰的一个晶胞的结晶格子。所谓结晶格子,最简单的例子是紧密地堆砌的砖块,如果在这些砖块的中心处代之以一个假设的原子。便得到了一个结晶格子。冰的晶格为一个带顶锥的三棱柱体,六个角上的氧原子分别为相邻六个晶胞所共有,三个棱上氧原子各为三个相邻晶胞所共有,二个轴顶氧原子各为二个晶胞所共有,只有中央一个氧原子算是该晶胞所独有。这样,冰的单个晶胞的氧原子配位数为6/6+3/3+2/2+l=4。在冰中,每个水分子均被四个水分子以四面体的方式包围起来。四面体的分子配位使冰晶构造较为空旷,这就是固体冰密度反而比液态水低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