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篇科学童话里说,世界上的动物聚在一起举行运动会,获得滑雪冠军称号的,是南极洲的皇帝企鹅。它创造了每小时滑雪速度30里的新记录。皇帝企鹅滑雪的方式很特殊,它扑倒在地,用肚子贴在雪原表面(当作滑雪板),然后蹬动双脚(算是滑雪杖),便开始滑雪。人类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会滑雪?是不是从自然界里得到了滑雪的启示?这些间题简直无从查考了。但是,每年冬天,在积雪的原野上,许多人象春燕一样疾驰滑行的欢乐场面,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丰富多彩的一页。滑雪是一种美妙而又惊险的体育运动。冬季奥运会的一项主要比赛项目,就是滑雪。可是,你未必想过,为什么在积雪原野上能滑行,而在沙漠里、草原上就不能滑行呢?这就涉及到积雪有一个不同寻常的特点—它有滑性。积雪的滑性,是滑雪者的帮手。
根据物理学上的定律,一个油筒滚动时遇到的摩擦力比它在滑动时遇到的磨擦力要小得多。因此在装卸油筒时,我们往往着到人们在滚动油筒前进,很难见到有人拖着油筒的。然而,如果地面上有一层积雪,情况就不一样了,拖着油筒前进或许比滚着油筒更省力。拖着油筒前进省力的帮手,是积雪的滑性。生活在北极圈和北国地带的人们,喜欢用雪撬代替其它交通工具。雪撬不仅制作简单,更主要的它需要的动力不大。格陵兰西上的狗拉雪撬是闻名于世的。雪撬只是在雪面上滑行,它滑行时消耗的力比车轮滚动所消耗的力要小得多。雪橇省力的帮手,也是积雪的滑性。
积雪怎么会产生滑性呢?滑雪板或者雪撬的滑铁在运动时,为了克服雪面滑动的阻力,需要作一定的功。这种功在滑铁与雪面之间转变成了热能,积雪表面因而受热增温。当增温到0℃时,雪面上出现了融化现象。这时,滑铁与雪面之间产生了一层薄薄的液态水。这层液态水象滑润油一样,能使摩擦减小,雪面变滑。积雪的滑性就是这样产生的。
经验丰富的滑雪运动员和驾驶雪撬的里手,都知道什么样的积雪滑性最好,什么时侯的积雪滑性就差了。原来,积雪的滑性,还取决于几种因素。主要的一钟因素是气温。根据科学家的专门测定,积雪的滑性发挥到最理想状态时,是气温在一5℃到-10℃之间。气温低于-10℃,产生的液态水数量不够,影响积雪的滑性。气温高于-5℃,积雪显得潮湿过度,雪产生的粘性抵消一些它的滑性。
积雪的密度对滑性的大小也有关系。疏松的积雪滑性小,被风吹压密实的积雪滑性大。积雪的纯洁度对滑性也有影响。脏雪滑性小,而清洁的积雪,滑性要大。当积雪面上有沙粒和土粒时,积雪的滑性大幅度下降。
另外滑铁的光洁程度对积雪的滑性大有影响。滑铁粗糙不平或生锈时,与积雪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减低了雪的滑性。只有在滑铁摩擦得光滑雪亮的情况下,雪的滑性才能发挥挥最好程度。积雪的滑性被充分利用到人类的生产活动中来。
北极圈里的爱斯基摩人是利用雪的滑性的能手,他们的雪撬是畅通无阻的交通工具,不仅有畜力驾拉的,而且有风帆推动的。到了近代,他们甚至在小艇底部装上滑铁,这就可以水陆两用。我国也是利用雪的滑性最早的国家之一。明代修筑十三陵工程,需耍巨大的东北红松整木,要把如此沉重的木料,千里迢迢从东北运到北京,简直是不可能的。但是能工巧匠们想到了雪有滑性,他们就在隆冬时节,从雪道上把木料拖运到北京。就是现在,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的一些林区,还用雪道来运输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