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雪花大如席”这是诗人李白形容燕山雪花的著名诗句。其实,雪花是很小的。不要说“大如席”的雪花科学史上没有记录,就是“鹅毛大雪”,也是不容易遇到的。
事实上,我们能够见到的单个雪花,它们的直径一般都在0.5~3.0毫米之间。这样微小的雪花只有在极精确的分析天平上才能称出它们的重量,大约3000~10000个雪花加在一起才有一克重。有位科学家粗略统计了一下,一立方米的雪里面约有60~80亿颗雪花,比地球上的总人口数还要多。
雪花晶体的大小,完全取决于水汽凝华结晶时的温度状况。在非常严寒时形成的雪晶很小,几乎看不见,只有在阳光下闪烁时,人们才能发现它们象金刚石粉末似的存在着.这种钻石尘般的雪晶,最小的面积不足0.001平方毫米。在极地和极高山的严冬天气里,经常降落这种雪晶,它们象石英沙尘一样,疏松而没有联结力。有一位叫维斯特曼的学者,在斯匹茨卑根群岛上,详细地研究了温度对雪晶大小的影响。他提供的数据很有说服力,当气温为-36℃时,雪晶的平均面积是0.017平方毫米;当气温为-24℃时,平均面积是0.034平方毫米;气温为-18℃时,平均面积是0.084平方毫米,-6℃时,为0.256平方毫米,气温在-3℃时,雪晶的平均面积增大到0.811平方毫米。
人们有种错误的感觉,这种感觉常常是从有些文学作品描写天气严寒时,喜欢用“鹅毛大雪”来形容。其实,“鹅毛大雪”是气温接近0℃左右时的产物,并不是严寒气候的象征。相反,雪花越大,说明当时的温度相对比较高。三九严寒很少出现鹅毛大雪,只有在秋末初冬或冬末初春时,才有可能下鹅毛大雪。所谓的鹅毛大雪,其实,并不是一颗雪花,而是由许多雪花粘连在一起而形成的。单个的雪花晶体,直径最大也不会超过10毫米,至多象我们指甲那样大小,称不上鹅毛大雪。
在温度相对比较高的情况下,雪花晶体很容易互相联结起来,这种现象称为雪花的并合。尤其当气温接近0℃,空气比铰潮湿的时候,雪花的并合能力特别大,往住成百上千朵雪花并合成一片鹅毛大雪。因此,严格地说,鹅毛大雪并不能称为雪花,它仅仅是许多雪花的聚合体。
1892年12月4日,在沙皇俄国.一个名叫萨克森尼地方下过一扬大雪,雪片又白又长,长度超过10厘米。可算是世界上有名的鹅毛大雪了。比鹅毛大雪更有趣的是天上下“雪碟”。所谓雪碟,顾名思义是雪的碟子。因为雪碟形状与碟子相似,四周边缘朝上翘着。当它从空中下降时,在地面上的人看来,那简直象一些白色的碟子,有的旋转着,有的摇摆着,煞是好看。19l5年l月10日,德国柏林的居民们饱赏眼福,居然看见象盘碟大小的雪碟纷纷从天空飘落下来,每个雪碟的直径在8~]0厘米左右。1887年英国人也看到过一次雪碟。当天的气温略高于0℃,相对湿度达到l00%,天空下雪了,并且出现了雪碟。刚开始,雪碟并不大,后来逐渐变大,直径增到7厘米,最大时达到9厘米。也就是在英国人看到雪碟的同年,在大西洋彼岸的北美洲,出现了更大的雪碟。美国蒙大那州一个山区农场的居民,看到大得出奇的雪碟从空中落到地上,事后测量了一下,最大的一个雪碟直径有38厘米,厚有20厘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