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有了上面多种防雷手段,但雷害不可能完全避免,这是因为防雷手段尚存在不完善之处。
引雷针及其变形的引雷器只能解决大部分的直击雷入地,难免有一部分漏网之雷仍会产生破坏后果。另外,雷放电的陡、短、瞬变特点导致感应、辐射效应所致的破坏因微电子技术应用的普及而日益增加。低劣的防雷工作或建、构筑物的变化也会导致其本身或附近受雷害概率的增加。
各式避雷器的性能往往难以达到既可对付极端雷放电的能量,同时又不影响正常功能的维持。这是间接雷害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在工程上,接地装置由于属地下工程,不宜频繁检测或自动监测,一旦建成,往往当作一成不变而被忽视。其实,良好的接地是防雷的基础,其性能的蜕变会导致一些意外的事故。
均压与屏蔽是十分重要的手段,但工程实施的费用及空间可能性的限制往往造成非完善的结果,所以也难以达到万无一失。
从历史上看,近几十年的主要进展是改善接闪器,限制避雷系统的保护范围,使其失误几率有所改善;发展出了各式避雷器件,特别是各种半导体元件,大大改善了在当今微电子系统应用普及率极高情况下的安全运行度。
对雷电的认识既有待深化也有待普及,否则,防雷的改善与进一步突破将事倍功半或一事无成。由于,雷击某一定点是一极小概率事件,防直击雷装置的性能是难用野外实验方法检验的,而实验室还难以复制雷电,这就要求对新产品的评估十分小心。对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要有所警惕,辨其真伪的重要手段,还是要加强对雷电基本过程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