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全队集中在格尔木总结。
总结结束时,西藏自治区交通厅的总工程师徐松荣来到格尔木看望了我们,他听取了我们的汇报,询问了青藏公路沿线永久冻土层的分布情况,对考察队的工作表示满意。最后,他谈到川藏公路上有一种特殊的自然灾害叫“冰川爆发”,希望考察队能派一个人与他一起到川藏公路上考察,看看“冰川爆发”究竟是怎么回事。
我一听到“冰川”两个字便兴奋起来,向徐总报了名。
几天以后,我随徐总乘一辆吉普重返高原,向拉萨前进。
沿途徐总检查着每座桥梁,向我问起公路沿途的冻土路害问题。
一路行进速度不快,我随徐总学到了不少公路路基的知识,也看到了更多的冻土现象。
汽车翻过风火山,进入了我未曾到过的地方,我更为仔细地观察。
在长江正源的沱沱河,我见到公路桥的桥墩已被冻土的冻胀作用隆起。徐总说,修桥时好好的,只几年就被冻土破坏了,看来要重修。
到了唐古拉山口北侧的兵站,我见到河谷中露出许多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石块,下车仔细观察,只见许多石块的一面被磨得光光的,说明古代冰川曾流过山谷。
再往上走,我们见到了许多源头特别宽阔的现代冰川,我把它们叫作盆地冰川。
翻过海拔5300米的唐古拉山口,到了山的南坡,现代冰川奇迹般消失了,而古冰川的遗迹却比北坡分布得更为广泛,一直分布到距离山口约50千米的山麓地带。
我猜想,唐古拉山是一条气候分界线,南坡潮湿,北坡干燥,在数万年以前这个差别更加突出。
汽车到达海拔4300米的那曲,我看到了辽阔的草原、成群的牦牛和一座座蒙古包。显然,我们脱离了永久冻土带,进入了藏北牧区。
不久,在汽车行进方向的右侧出现一排雄壮的山脉,无数闪闪发光的冰川从山顶倾斜而下,比在西大滩见到的冰川还要壮观得多。
穿过水草茂盛的当雄草原,经过喷泉林立的羊八井,我们终于见到了建在一座孤立山岗上的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
在拉萨作了一个星期的准备后,我便随同公路局的杨局长、徐总、工程师杨宗辉等共八人,分乘两辆北京吉普,沿川藏公路考察。
汽车沿拉萨河及其支流白马河东行。
拉萨河海拔约3660米,河谷宽阔,气候干燥。由此处,海拔逐渐升高,在白马河源头的米拉山口,海拔上升到5000米左右。在这里,我见到了许多古冰川遗迹,看上去山口附近曾完全被冰川覆盖。
翻过米拉山口进入尼洋河流域。
进入尼洋河谷的工布江达附近,一股温湿气流迎面吹来,几个月来的高原反应完全消失,实在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到了林芝,海拔降到3000米,我们休整了几天。我利用这几天时间将沿途所见作了较详细的记录。
当时,尼洋河谷是平静的,没有见到严重的公路灾害。哪里知道3年之后,一场“冰川爆发”将数十万吨巨石、冰雪冲下来,将川藏公路2000多米的路基冲毁,巨石泥浆还冲到尼洋河河床上,使流水堵塞达数天之久。
从林芝出发,要爬色齐拉山了。
汽车在林海中盘旋着缓缓上升,在接近色齐拉山山口处出现了以杜鹃为主的灌木丛和茂盛的高山苔原,使我产生回到了高加索的感觉。
翻过海拔约5200米的色齐拉山山口,林木更加茂密,浓雾迎面扑来。而越向下走,森林越是茂密,感觉比在尼洋河谷更加温暖湿润,就如到了高加索山南坡的亚热带森林。到了海拔2000米的迫隆藏布河谷,我们见到了成群的猴子。它们不怕人,汽车一停,就围上来找吃的。
树丛中爬着许多旱蚂蟥,一不留意就钻进我们的脖子,或爬上大腿,扯都扯不下来。这样湿热的景象,在南高加索是见不到的。
在培龙大河附近,我们围着一个桥墩仔细察看。
突然,一头黑熊突然从茂密的松林中钻出来,向我们慢悠悠地走过来。
最先发现这个突如其来的“敌情”的是随我们考察的警卫员小李,他喊了一声“狗熊”,便蹲下来,用冲锋枪瞄准了前方。
很有经验的徐总连忙说:“不要开枪!”
黑熊朝我们看了看,又不慌不忙地钻进了森林。
徐总告诉我们,这里是黑熊常来的地方,只要不惹它,它是不会攻击人的。如果开枪,一枪是打不死它的,而受伤的黑熊就会疯狂反击,与开枪者拼命。
翻过色齐拉山,进入迫隆藏布以后,“冰川爆发”这个名词就不断灌进我耳朵里。
公路沿线每条沟的源头都有冰川,每年夏季都有大量的泥沙石块被洪水冲出来,还常夹着许多树枝,常常堵塞桥洞,冲毁桥梁、路基。徐总说,“冰川爆发”是川藏公路上的第一大路害。
在一个叫古乡沟的地方,我们下午对“冰川爆发”作了重点考察。
沟口是一片巨大的冲积扇,在4?5平方千米范围内堆满了巨大的石块,有的达4~5层楼房高,几股粘稠的泥浆在冲积扇上横冲直撞,汽车只能从几座临时架起的钢桥上摇摆着通过。
徐总告诉我,这里原来是一片茂密的森林,1953年9月29日晚上,古乡沟源头的冰川突然爆发,冲出泥沙石块达1000多万方,冲毁冲积扇上的全部森林、农田,村舍和寺庙,死亡多人。泥石堵塞迫隆藏布河道并形成了一个面积达4平方千米大的湖泊。从此之后,这里每年都要发生多次“冰川爆发”。
我仰首向北望去,古乡沟的源头是一个巨大的围椅样的盆地,数条巨大的冰川悬挂其上,显然巨石泥沙的冲出与冰川的强烈融化有关,怪不得人们普遍将这种灾害称为“冰川爆发”。
我们没有时间进到沟口和盆地内去看个究竟,但凭我在高加索山的所见所闻,这种现象显然就是泥石流。它是由冰川融水引发的,可以叫作冰川泥石流。
我把这个看法告诉徐总。他仔细地听着,不断地点头。
我一直走到金沙江边,在返程中还进入了易贡藏布,见到了面积达20多平方千米的易贡湖。
查文献资料得知,易贡湖是1902年形成的。当时易贡河右岸一条叫札木弄巴的山沟发生了“冰川爆发”,数亿方石块泥沙冲下来,将易贡河截断,形成一条高50-60米、宽1-25米、长34千米的堤,造就了大湖。
这次考察使我大开眼界,我不仅见到了前所未闻的特大冰川灾害现象--冰川泥石流,而且还发现了其特征与青藏公路附近冰川完全不同的冰川类型。
后来,在经过较详细的研究后,我们把川藏公路上所见冰川叫作海洋型冰川,把青藏公路上的冰川叫作大陆型冰川。这种分类很快便被同行们接受,普遍应用至今。
初次青藏高原考察,看到许多前所未见的现象,脑子里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这使我对青藏高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解开这一个又一个的谜,回答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我多次上高原,在这个地球的第三极上颠簸近半个世纪,洒下了不少的汗水和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