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氏原羚活动区域和栖息地,威胁普氏原羚生存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栖息地的缩小和破碎化。各个活动区域草场严重退化,沙化面积逐步扩大。以前茂盛、丰富的草场,现在以狼毒花等杂草替代,草场质量急剧下降,鼠害严重,裸地、滩涂地增多,家畜超载。
(二) 围拦对普氏原羚自然活动的阻隔。在各个活动区域,围栏平均高度在1.2?1.4米左右,分A型和B型两种,大部分围栏为A型带刺围拦。在普氏原羚活动、交配、繁殖期间,极大地方便了狼和狐狸对普氏原羚的捕猎,限制了普氏原羚的活动区域,增加了普氏原羚的死亡数量。例如:对老、弱、病、残的普氏原羚和怀孕期的雌性普氏原羚以及繁殖期间的幼羚,更容易被狼和狐狸吃掉。
(三)家畜和普氏原羚的冲突严重。普氏原羚没有固定的觅食地、饮水地、活动区域家畜数量过多,牧场超载严重,造成了与家畜争抢夺食、你进我退、你退我进的现象。
(四)偷猎现象依然存在。
(五)缺乏水源。普氏原羚饮水难的问题在每个区域都存在。目前,刚察县、海晏县、湖东建立了饮水点,但是还无法满足普氏原羚一年四季饮水的需求。
(六)外寄生虫疾病发生率较多,并导致普氏原羚死亡现象。2007年和2008年,在甘子河和湖东区域的调查中发现:外寄生虫和急性肺炎也是导致普氏原羚死亡的其中原因之一。同时,疾病导致了野生数量的减少。
(七)吃垃圾现象较多。在多次的考察当中看到,普氏原羚吃垃圾以后,导致消化不良而死亡现象较多。家畜和野生动物舔食硷盐和吃其它东西的原因较多,经常由于矿物质特别是食盐和硷盐的缺乏,钙不足,微量元素(铁、铜、锌等)缺乏和维生素的缺乏,以及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所引起消瘦,味觉异常而喜欢舔食各种异物。
(八)人类活动增加。近年来,随着青海湖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特别是随着畜牧业、旅游业、等社会经济事业的发展,环湖地区社区村落、人为生产生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活动增加。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干扰和阻碍了普氏原羚栖息地的生态环境,致使普氏原羚栖息地生态环境植被被破坏、种群支离破碎。据有关资料统计,1949-1987年,青海湖周围人口已由过去的2万人增加到9万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草场面积不断减少,致使普氏原羚的栖息地越来越小。
(九)近亲交配。根据统计学,一个种群数量过小,遗传多样性也会减少,而遗传多样性的减少容易产生遗传漂泊,这种现象使种群数量十分脆弱,并且导致种群多样性的丧失。由于目前种群的群体过小,种群之间相互隔离,不能进行基因性交流,因此,近亲繁殖的结果,也是导致种群数量衰退的主要原因,一旦野外种群消失,就意味着该物种的灭绝,这对全球来说都是一个永恒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