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人为和自然的双重原因,青海湖环湖地区的生态环境整体成恶化趋势。草场退化、土地沙化、草原鼠害加剧,现有草场牧草产量逐年下降,而大量的杂草、毒草却有所增加。
据资料显示,环青海湖地区现有各类退化草场69万公顷,约占草场总面积的35.65%;湖区风沙活动加剧,沙漠化土地不断增加。据统计,1994年环湖沙化土地面积为11.7万公顷,到1999年沙化土地面积扩增到12.24万公顷,平均每年增加0.31万公顷,年递增率为2.7%。生态恶化致使普氏原羚生存的生物资源和生态空间急剧缩减。
长期生活在青海湖畔的牧民仁前本说:“四十多年前,这里(青海湖地区)雨水好、草好、放牧牲畜少,我们经常见到一百多只的‘黄羊’(普氏原羚)群。而近二十多年,这里风沙大、牲畜增多、草越来越少,这几年我常在这里放牧,也就见到几十只‘黄羊’。春季放牧时,我还亲眼见过被饿死的‘黄羊’。”
普氏原羚原本是一种机警、敏感和羞怯的野生动物,一般它们决不靠近人类或牲畜群。但是饥饿的威胁已经使它们违背本性,不顾一切地与牧民的家畜争食吃。
青海省林业局和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联合组成的调查组,在2003年秋季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普氏原羚资源调查。调查组负责人、青海省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董建生介绍说,普氏原羚主要栖息于冬春季草场。但青海湖环湖地区草场过牧现象明显,全年有2/3的时间,普氏原羚得不到优质牧草的补充,处于一种饥不择食的状态。这种情况在牧草匮乏的冬季尤为明显。据当地牧民介绍,冬季清晨打开家门,时常能见到普氏原羚在居民区或羊圈附近,与家畜争食牧草。“这说明,饥饿已经使生性胆怯、机警的普氏原羚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
董建生说,由于饥饿,普氏原羚变得孱弱,无法躲避狼和狐狸等天敌利爪的威胁,幼羚更是首当其冲。目前狼是普氏原羚生存的最主要天敌。专家考察时发现,在一个月内,有8只普氏原羚被狼捕食。由于长期的近亲繁殖,导致普氏原羚的身体素质退化;再加上饥饿的折磨,孱弱的普氏原羚成为狼容易猎取的对象。而据调查,近几年狼的数量呈增加趋势,二者之间捕食与被捕食的矛盾日益加剧,这使本已极度濒危的普氏原羚面临更大的威胁。
保护普氏原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控制狼。但是,狼同样是国家保护动物,没有有关部门的特许,保护人员也不能以保护普氏原羚的名义去消灭狼;即使得到特许,由于狼很狡猾,打起来难度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