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植物侧枝的生长受顶端优势调控,主枝优先生长,但是沙米例外。沙米萌发后一对子叶和一对真叶先后生长,随后一对侧枝开始生长,当第一对侧枝长到一定高度后,第二对侧 枝和主枝开始生长,之后,主枝生长加快,赶上两对侧枝并超之。主枝及基部四侧枝发出次级侧枝,形成蓬状株型结构,因此,沙米又称沙蓬。这种先侧枝后主枝的生长方式可能是一种保护主枝的生长策略,是沙米对沙漠特殊环境的一种适应。沙米植株生长早期,正值风季,易受风沙割打或掩埋。风季过后,降雨增加,有利沙米快速生长。 另外,在生长早期沙米植株较为幼嫩,叶尖刺也较软,很多动物比如昆虫、野兔、山羊、绵羊、牛、马、骆驼等都喜欢啃食,随着主枝的生长,叶尖刺变硬,适口性降低,沙米便很少再被啃食。这种先侧枝后主枝的生长模式是沙米对沙漠的一种适应机制。
沙米的根系为轴根型根系,直径约为0.3-0.5厘米,主根深达50厘米,有的可超过100厘米,侧根长,水平扩展范围超出 1米,有些侧根长达 5米,甚至 8-12米。 这种主根深侧根长的根系构型是沙米耐风蚀的物理基础。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沙米根部存在丛枝菌根真菌的内生菌丝。沙米根部共生的丛枝菌根真菌可以帮助沙米更好地吸收贫瘠沙土中的营养物质,这是对沙漠贫瘠土壤的一种适应。苗期沙米根生长迅速,萌发时沙米根仅 3.5厘米左右,出土8天后,高 1.2厘米,主根长 7.8厘米,15 天后主根达 11.3厘米,侧根长 8厘米,株高仅为 2-3厘米。沙米苗期根的迅速生长和成熟后极高的根冠长度比可使沙米充分利用沙土中的水分和养分,这是对沙漠环境的一种适应机制。
沙米对沙漠的适应性还体现在其的耐沙埋特性。在科尔沁沙地,5月中旬风沙活动强烈期,对沙米苗(株高 6厘米)、藜亚科沙生一年生草本植物大果虫实(Corispermum marocarpum)苗(株高 6厘米)和菊科沙生多年生半灌木植物盐蒿(Artemisia halodendron)苗(株高7.8厘米)进行沙 埋处理,8 月底植物生长末期测定其存活率、株高和地上生物量. 结果表明:25%株高的沙埋提高 沙米的成活率、株高和地上生物量,对大果虫实和盐蒿没有这种促进作用; 100%株高的沙埋对沙米的成活率、株高和地上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较显著降低了盐蒿的成活率和株高,灭绝了大果虫实;沙米幼苗最大耐沙埋深度超过其株高的 200%。6厘米高的沙米,有两个侧枝,主枝芽还在基部,沙埋 1.5厘米(25%株高)正好对主枝芽起到保护作用,而其他 沙生植物没有这个保护机制,因此沙米苗期的侧枝优势生长模式是沙米耐沙埋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