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中外科学家对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和幅度存在不同的认识,多数中国学者认为青藏高原隆起始于上新世未--早更新世初。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以后,青藏高原曾经历三次隆起和三次夷平。其中前两次隆起分别发生在4000万年和2000万年,两次隆起的幅度都较小,随后又被夷平,直到第四纪初470万年的青藏运动又开始强烈抬升,第四纪累计上升幅度约3000米。(施雅风等)
我国学者以为植物化石,孢粉和古喀斯特等证据,恢复青藏高原的古地理环境,并以现代物种的分布高度与之相比较,得出高原的上升幅度。如青藏高原三趾马动物群化石在高原的分布高度为4000-5000米。而在华北和南亚的分布高度在500-1000米,表明从中新世--上新世以来高原上升了3500-4000米。如今海拔1000米左右的非洲草原,那里依然生活着犀牛、长颈鹿、大象和羚羊等三趾马动物群主要成员的后代。
希夏邦马峰北坡海拔5700-5900米上新世野性康加勒群下层发现的高山栎植物化石是最早说明高原上升幅度的重要证据。高山栎是适应湿润气候的山地常绿乔木,现今生长在喜马拉雅山南坡海拔高度1500-2900米之间。由此推测上新世以来,希夏邦马峰地区累计上升了3000米左右。科学考察在昆仑山北坡海拔4600米处发现的上新世--早更新世落叶阔叶林植物化石是估算青藏高原北部边缘上升幅度的证据。该植物群化石包括紫枝柳等9种树种,目前分布在高原东南缘海拔1500-2000米的山地。由此推算上新世未--早更新以来,昆仑山累计上升了2600-31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