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建设承载着几代科研人的梦想和心血!”程国栋院士感慨地说,“为了了解和解决青藏铁路多年冻土问题,科研工作者几十年如一日,一直坚持在条件极为恶劣的高原环境里做科研。”据介绍,40多年来,中科院原冰川冻土研究所(现合并到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内)的科研人员几乎参与了我国在冻土区所有的重大工程建设。正是一批批科研人员无私付出,为解决青藏铁路建设中重大冻土技术难题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还造就了一支敢于吃苦、不畏艰难、乐于奉献、本领过硬的科研队伍。采访中,记者听到很多感人的科研事迹。程国栋院士,这位受人尊敬的国际著名冻土专家在青藏高原一扎就是40年。一位科研人员回忆起与程国栋院士进行野外考察的情景说:“在人迹罕至的青藏高原,种种困境连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西北人都适应不了,而他一个南方人却丝毫没有退缩。”
在海拔4700多米的北麓河青藏高原研究基地,中科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俞祁浩副研究员说:“北麓河高寒缺氧、晚上休息特别难受。基地现在还没有通电,也没有任何通讯手段。手机在50公里外的一个地方才有信号;打个固定电话要到七、八公里外的铁路工程局去。”
在基地现场,记者看到了刘永智研究员。53岁的他,现在还像年轻人一样长期工作在北麓河试验站。谈起刘教授,俞祁浩非常激动,他说:“由于老刘长期工作在野外,他孩子小的时候对他很陌生,好几次竟叫他‘叔叔’。前两年,项目比较忙,老刘在这里一呆就一年多。他老伴开玩笑说,‘后悔找了他’。”
当记者问及刘永智为什么这么玩命地工作,刘永智很平静地说:“搞我们这个专业的,大家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