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是大量泥沙、石块、碎石等固体物质在重力和水力的综合作用下,沿斜坡或沟渠突然流动的现象。
泥石流在高原上分布很广,尤其是高原东南边缘的泥石流活动频繁,且数量多、规模大、成灾快、危害重。这是因为这里具备泥石流形成,发育的各种条件。如固体碎屑岩块的补给多,水分补给充沛和有利的地形条件等,都有利于泥石流的爆发。
第四纪以来,高原经历了多次寒冷的冰期,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地质背景,每次冰期都有丰富的水汽补给,发育了范围广、面积大的海洋性冰川。冰川前进时把大量的山体风化碎屑、石块从高山搬运下来,冰退后大量的松散物质堆积在沟谷中,这些物质遇到充分的水流便随坡翻滚而下,形成泥石流。
高原强烈的隆升运动至今并未终止。因抬升造成的地震还经常出现在高原东南边缘地带。地震破坏了山体的稳定性,造成山崩地裂、冰雪滑坡,从而诱发泥石流。如1950年察隅境内的一次8.5级地震,引起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和冰崩。高山上的冰、雪、碎屑物质顺坡咆哮而下,充填山谷,堵塞河流。
我国科学工作者早就在高原上开展了泥石流的研究、调查、观测和试验,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在泥石流分布、分类、形成条件、运动方式、防治措施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初步掌握了泥石流的分布规律和活动特征,给泥石流的预防和治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